登读书台 饮“董子酒”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史料记载,隋朝时先人们为纪念西汉大儒董仲舒,在德州这个产生过伟大治国思想的地方曾修建有“董子读书台”又称“繁露台”。儒学正统在德州人民心中早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。

“董子酒”以纪念董仲舒而立名。相传,民间祭祀早有工艺酿造董子酒。明孝宗时,为纪念董仲舒,在文庙东侧又兴修董子祠。每年都要象“祭孔”一样,按时祭祀董子。董子酒因之兴起。

古时候,民间盛传“柳湖兆福瑞”。“荷花开柳湖,邑人登庙廊”,意思是说:每当柳湖中荷花茂盛之年,德州就会有人入朝为官。董子读书台成为四方学士敬仰之地。凡进出京都的达官显贵、学人举子、骚人墨客途径德州,必三品董子酒或游赏怡情,或吟诗题赋,或登高明志。骚人墨客或雅聚其间,读书之余暇登台远眺,可见运河帆樯点点。经历着儒家思想的文化熏陶,沐浴着醇儒书院的阳光雨露,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向了中国历史的政治、文学舞台。据统计,明清全盛时,德州共涌现进士124名。

自古以来,人们就有登高饮酒的传统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历经千年的传统佳节。历史上,骚人墨客、学人举子能够将“登高”与“酒”结合的经典诗句可以说不胜枚举,但是耳熟能详的就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
翻开历史的篇章,清朝人田致在登临董子读书台时就曾写道:“柳湖西畔御河隈,芦荻萧萧两岸苔。酒户词场多少客,登高齐上读书台”。该诗真实再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,人们欢饮董子酒后登高的快意及德州酒文化的发达,同时又反映出古老运河的繁荣,儒家文化的兴旺。

“登读书台,饮董子酒”,挥不去的是时代的美好记忆,留给后人无限的文化品位。董子酒,使人回味历史,品位人生。


注:本文转载自董子酒业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